
如何檢查納米位移臺是否出現“微粘滯”現象?
要檢查納米位移臺是否出現“微粘滯”(stick-slip 或 creep)現象,可以從位移響應、重復性測試、波形分析等方面入手,系統地判斷臺體是否存在細微而異常的“卡頓”或“滯后”行為。以下是詳細方法:
一、什么是“微粘滯”現象?
“微粘滯”是一種在納米級運動中常見的非線性效應,表現為:
微小移動時出現突然跳動;
反向運動初期有輕微卡頓,需一定力后才“滑動”;
低速掃描或微步進時運動不連續或帶抖動;
與摩擦、材料彈性和壓電驅動方式有關。
二、常用檢查方法
1. 小步進測試(step response)
在閉環控制模式下,讓位移臺以極小的步長(如 1~10 nm)緩慢移動;
觀察傳感器反饋是否連續線性;
若有“停一停再跳一跳”的現象,即為典型微粘滯表現。
2. 正反向往返測試(hysteresis check)
設定一段往返運動軌跡(如 0–1000 nm 往返);
記錄實際位置曲線;
若軌跡在正、反方向不重合,或出現反向初段“遲緩”,則存在粘滯現象。
3. 低速連續掃描檢查
用掃描模式(如直線掃描)連續移動臺體;
將反饋信號繪圖;
若看到鋸齒波、小幅跳動、重復波動,即可能是微粘滯。
4. 頻譜分析法
對位置反饋信號做傅里葉變換(FFT);
如果出現異常的低頻或突出的高頻尖峰,可能是由 stick-slip 引起的周期性微小跳動。
5. 顯微成像法(如掃描電鏡或AFM輔助)
若位移臺用于掃描成像(如 SEM、AFM),可在低速掃描圖中觀察到:
圖像有微微“錯行”或局部抖動;
線條邊緣呈波浪狀。